时间:2017/7/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1)

一条黄河,划出两个省。东岸是山西省,西岸是陕西省。山西陕西隔河相望。一道长城,又劈出两个省区。南边是陕西,北面是内蒙古。三个省区,被一条黄河与一道长城分开来又粘接住。地域与地域,人与人,畜与畜,木与木,水与水,都让黄河与长城改变了属性。黄河是自然的杰作,长城是人工的艺术。

黄河以水为主,占五行之一。两岸的文化都由此派生。黄河文化,实为水文化。水夹泥土,文化也就有了土的特色。水文化,也就成了土文化。水从黄土高坡下流过,或急或缓,黄乎乎的一汪汪的浊水,文化与艺术就在黄水上面漂泊。一圈一圈的黄水波,弄出一声一声的歌谣,有甜有苦,有雅有俗。或叫号子,或称民歌,由粗男细女对唱,趣味浓厚,越品越味道独特。山西人与陕西人就在这条黄河上,游过来,趟过去,赶集相亲,买卖商品,交流情感,戏弄的水声从大腿弯传出来,粗野中显文明,文明中生粗野。

古语言,秦晋之好,实为男人与女人在古渡口弄水戏浪之因。黄河的诞生,为山西人和陕西人提供了生存的空间。两个渡口,一条古船,摆过来,摇过去,满船的笑语,满船的苦涩,说不尽人间沧桑变迁,话不完人世悲欢离合。吕梁山脉,陕北群山,一座座的奇山,古山,秀山都在观看河水涨落。日出一道红光,河面一片血红;日落一团残阳,河床一张破网。两岸山里的人,迎朝阳,送晚霞,吟小调,哼酸曲,倒背双手亮开喉高唱山西梆子:

周瑜小子计不高,

给我娶个新嫂嫂;

董卓吕布戏貂禅,

刘备哭荆州心里甜

……

山西人,陕西人,都为黄河而生而唱而乐。一辈一辈活下来,河滩里奔,古船上唱,披一身风霜,洒一路血泪。为乐而苦,为苦而乐。苦乐一生,倒在船头,化清风而去,魂归山脉。这就是黄河的历史,山西人和陕西人爱情的升华。活的平凡,死的无声,惊涛飞泻,不见人回。听到的或看到的,只有浪花撞击岩层的抽泣声和山脉里飘来的晋剧声。

至于长城,并不属于陕西与内蒙古的专利。万里长城,横跨中国版图东西,弯曲如蛇,壮观威武,延伸至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区与黄河纵横相交成十字坐标。长城东西走,黄河北南流。烽火台立地不动,河水奔腾而去。长城是砖石料,黄河是泥水混合。长城为山,黄河为沟。一山一沟,一高一低,山巍峨绮丽,沟锦绣无比。山下是沟,沟上是山。华夏人以此为荣为乐,喻长城为民族之父,赞黄河为祖国母亲。父亲和母亲在三省接壤处相拥相抱,生生死死,相依为命,抵风沙,抗严寒,斗酷热。千百年来,山不被狂风吹倒,水不为黄沙吞没。山水相衬相映,呈一幅塞上风光四季图,折射出万里蓝天碧空容颜,盘托出大地富饶肌体秀色。

(2)

长城北边,鄂尔多斯高原水清澈,沙晶亮,树茂密,草丰盛,马嘶羊叫,鸟鸣蝶飞。地野茫茫一片,云轻飘飘地淡淡一团。天地之间的路途,被草木缩短了距离。草原人守望长城,滚黄沙,吟边塞诗,唱祝酒歌,在匈奴曾践踏的塞内塞外,开拓道路,栽植树木,建造房屋,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下来。伊克昭盟内的新城东胜市,楼高街宽,树秀花香,男人女人,生性开朗,待客豪爽,一生的忠厚。他们一个个魁伟,性子直,大碗饮酒,手抓肉吃。皮肤粗黑又细白,黑的显红,白的透血。黑白分明,胸怀宽宏。一片片的沙柳,围合着一个个的村庄。一层一层的绿,一层一层的沙,绿挤压着沙,沙托起绿。绿的树,绿的草,把明沙黄沙厚沙全覆盖在无限的高原底层。人的力量,征服自然的无究无尽的生产力,不需要外来的投资,不需要讨价还价的交易,只需要真诚的奉献和无私的劳作。人类对自然的态度除了保护就是改造。保护与改造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生存和造福于子孙后代。

鄂尔多斯人就生存在黄河与长城相挟相交的高原上,典型的龙的传人。再往北,黄河的北岸,为河套平原与大青山脉。平原从山下扩展,把包头市与呼和浩特市连成一体。城市与城市都被路的延伸缩短距离。包头称钢城,呼和浩特叫青城。钢城是因这里上个世纪建立了一座大型钢铁厂。数十万钢铁工人集中在河套,几乎一夜间造起一座钢城和所配属的无数企业。铁水奔流,钢花飞溅,给大青山脉平添了万千姿色。黄河为此而自豪,长城为此而骄傲。钢铁产量的猛增,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象征着走向富强的标志。包头的出名,与钢铁数字的上升是连在一起的。呼和浩特城的春色是由树木的繁茂形成的。塞外的沙与风同舞,塞外的凄凉与原始同生。远古时代,呼和浩特尚在一堆荒沙砾中孕育。

城市概念,在那时只是几个畜皮撑起的避风包。蒙古族人的伟大正在于把动物皮构成的穴改建发展成一栋栋的高楼大厦。弓箭的出现象征这一个民族在征服自然和科技革命领域迈出了开天辟地的一步。战争离不开弓箭,防御野兽的袭击离不开弓箭。弓箭的发明真正的作用在于带动了火药技术的产生,引发科技革命向更高台阶推进。当今天的人们看到导弹升空和火箭向宇宙深处带来的高科技花环时,不能不联想到那张弓带动箭射向远处而引发的科技革命。原始机械的缓慢运行,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城市是由一个一个的村镇构成,村镇是由一间一间的房子造就。河套平原上的城市都与牧民的蒙古包分不开。一座蒙古包寄予着一座城市的期望。青城由沙漠托起,荒芜从浓荫下隐退,这是一条定律。人定胜天。

黄河拐过河套,画出一张弓,始终绷得紧紧的,扣着箭,对准远方,射击目标。黄河变成了弓,长城拽着箭,日日夜夜弹奏古筝,出塞曲越奏越高亢。王昭君听得死死活活离不开边关,出征的将士醉卧沙场不想还中原。牛羊在草丛奔驰,骏马在林海嘶鸣,古猿人的化石也在血红的沙柳枝摇晃中折射出幽灵。内蒙古地域的风情皆在大漠与林草围合的田园里传颂。民歌与酒曲组合成《蛮汉调》泡在红茶与熟米里彼起此落。陕西、山西、内蒙古一带的地域被风情艺术化成人文地理哲学。三省区越来越靠近,分界只有黄河与长城。

人文的含义,简言之,是人与文化的结合。一个地域的历史,就是人与文化同步繁荣的历史。人是构成地域的主体,人创造了历史,首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经济占社会生产力总和的比重大,经济带动文化发展,文化促进经济繁荣。人的劳动,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创造了文化等一切艺术。地域是一种生活环境,地域造就人,环境造就人。人是什么属性,是由地域的特性来决定。这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山里的人就是山的性格,水边的人就是水的性格,草丛中长大的人就是草丛的性格。表面看是有一定道理。三省区交界处的人,与山与水与草与林同居,山性,水性,草性,林性有之。山西的吕梁,陕西的榆林,内蒙古的伊克昭盟,三个省区三个地方。人站到高处的长城烽火台,目可远视三省三地的六县旗。脚踏黄河波涛,手攀长城青砖,感觉天地全揽怀抱,从远古来,向远处去。做父母的资格全都享受过了。

(3)

榆林人又叫陕北人,陕北人也称黄土高坡上的人,或叫吃小米长大的山洼洼里人。榆林人的历史是与黄土打交道的历史。黄土地上长谷子,谷子产的米叫小米,榆林人称小米又叫“国米”。“谷”与“国”同音。陕北的小米从秦始皇开始,就很有名气。一方一方土,一寸一寸泥,滋养了谷子,产下了小米,吃肥了皇帝,养白了妃子。受苦人煮小米吃,皇帝和妃子也难以干涉。受苦人的皮肤从此白嫩起来。男人吃小米壮阳,补肾;女人吃小米健美,医百病。山里的土,成了宝,能产小米。古代哲学家在创造《周易》时,把“土”排入了五行之内,足见土的价值之贵。土能生小米,小米能养人,更能养美女。小米的地位走进了国宴,多少皇亲国戚吃得滋生出许多传奇故事。后来,小米又被农业专家进行了科技创新,从北方移植到南疆,进行大面积引种。于是,一种比小米更好吃更具有营养价值的米产生了——这就是稻谷。现代人叫稻谷产的米为大米。小米与大米,都是米,都从土里生土里长。不同的是小米色黄,大米色白。小米小,大米大,全是农科专家的功劳。

至于群妃,不仅吃大米饭,喝大米汤,还用大米煮过的汤洗澡浴体,以增色美和防性病传染。一个个的妙龄妃子,被大米面大米饭大米汤滋润得仙女一般,招引得一个个皇帝想长生不老,占尽美色,吸尽色血,以肥躯体。小米的神力从山坡走进了皇宫,异化了。难怪自古以来,游医们编造许多所谓的“保健药”在哄骗昏庸的皇帝和妃子取乐,置社稷江山不顾,在五谷内提炼什么精华之类的灵丹妙药,神药仙药,企图维持腐败的封建王朝。小米与大米,勤劳与科学的硕果被荒淫奸污了。

从小米到大米的历史,记录着陕北人忠厚、善良、辛苦的创业里程。但是,小米还是有着小米的歌谣,山里人种谷子,收谷子,吃小米,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生活和艺术。

信天游就是榆林人、包括延安人在内一起种谷子产小米创造的经典艺术品。把信仰寄托予广阔的天宇,让思想的火花在太空里自由地游弋,并用歌的形式唱出来传向远方的世界,寄情于乾坤,抒怀于河山,任情感奔放,事物进化,唱的人大喜大悲,听的人大笑大哭。信天游的艺术,感染力无穷,想象力丰富。人们唱历史变迁,唱山河秀丽,唱人间苦乐,唱爱情悲欢离合,唱世态炎凉无可奈何。一段信天游,表达了一生一世的全部追求。爱得死去活来,恨得咬牙切齿。唱如说似诉,委委婉婉,柔柔绵绵,忽长忽短,忽高忽低,忽叹忽哀,一切都在滚烫的言词中。

沙柳枝枝刮脸脸,

泪蛋蛋湿透猫眼眼;

小米粒沾到碗沿沿,

手摸肚皮胡盘算;

花布衫衫露出白点点,

汗水淋湿大腿弯;

山杏咽肚酸溜溜甜,

想哥哥想得揪心肝;

……

唱爱情的信天游占了生活的多一半。对于老百姓而言,建立爱情家园,组合家庭楼阁,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最为现实。榆林12县市,人口万,农民占了85%。农民的事情,种田植树,打粮采木,为天职。一生的离不开土地,一生的种谷子收谷子,饿了吃小米,饱了去下田,年复一年,不管世事多变,农民还是农民,与土地为伴,春扶犁,夏锄草,秋收割。皇粮国税,该纳的纳,不该纳的也在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中交纳。最珍贵的是土地,最善良的是庄稼人。做官的叫干啥就干啥,做官的叫站着不敢坐着。惟君子供为上帝,惟吃公饭者捧为神仙。“三纲五常”,孔孟之道,推崇为圣经,忠实得再也忠实不过。朝廷牵来一只狗,任命为县官,百姓也齐下跪磕头,被狗咬死,都不敢反抗,甘愿做狗与狗官的牺牲品。陕北的庄稼人,千百年来,循守着一条愚忠的忠君信条,捆缚着自己的手脚,也捆缚着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大约是明末,陕北出了一个不听狗官话的农民李自成,不甘受富人的凌辱,另召民众,组织队伍,与官府对抗。这是陕北农民中值得引以为自豪的一位农民领袖。他信奉人间人人平等的自由,打响了向腐败王朝进军的炮声。他走出陕北,跨长城,过黄河,下河南,挺进华北,率百万之众,以“闯”为旗帜,以造反为手段,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大顺政权。李闯王在陕北榆林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个农民,能动员起数省的百万民众,打垮一个封建王朝,足见其才华不凡。

“闯”是李自成的最显著特征。“门”字里有一“马”,放出去,无人敢挡,驰骋天下,居然吓死了崇祯皇帝。陕北的大山,每一座都像一扇关闭着的大门,一旦门被打开,千军万马将会一齐奔腾出去,驮着一个个的闯王,干一番大事业。可惜,李自成以后,陕北的大山一直关得太严,有无数李自成不能走出家门,跨战马上战场,为国效力。20世纪初,共产党人开始在陕北闹革命时,陕北的山门突然被打开了,一下子跑出好多像李自成一样的汉子,他们忧国忧民,打土豪,分田地,闹共产,最终为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那也是一批以农民为主的陕北青年,他们唱出了“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那里亮”的信天游。这是用生命热情与追求崇高信仰唱出的一支艺术赞歌,是信天游的经典代表作品。今天的陕北榆林人大都十分敬佩李自成,也想象李自成那样有一股闯劲,不论干什么事情,总要干出个名堂来。

战争年代,榆林和延安出了一批打仗的英雄,革命胜利了,他们有的早就倒下去成为英烈,有的离开故土,进大都市做大官。但他们思乡之情依存,经常回老家探亲,唠叨李自成的成功与失败,感叹家乡的河山或凄凉或富饶。人的本性是善的,怀念故土时总与善与情与利分不开。外地工作的陕北人常以李自成为骄傲资本,向外界进述自身的优势。陕北人杰地灵,出英雄好汉,出帝王,要不然为什么轩辕老祖宗死后要葬在延安的黄陵山脉,陕北的风水还是挺不错的,此话有一定道理。得天下者,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陕北的地利,对于兵家来说,乃是极为重要的。居长城,凭黄河,托群山,此地利优势占尽了国土风水。得天下者占此地利岂能不胜乎?何况陕北民众人性本善,讲忠勇,又勤劳,善待人,怎能不让得天下者敬服和信赖。

红军当年东征,刘志丹倒在晋军的机枪之下就是最典型的忠勇之例。刘志丹本可避免过早阵亡的悲剧,为共产党和穷人干更多的好事情,可他作为红28军主帅,竟亲临前线,带头冲锋陷阵,实在死得有些可惜了。忠贞与勇敢是刘志丹不灭的精神,也是陕北人群体共同具有的可贵品格。共产党首脑机关和群体领袖在陕北的山沟里生活了13年,不仅占足了地利,也占尽了人和。人和的最大特色就是有一群人敢为更多人的利益而献出生命。

共产党在中国的胜利,恐怕创立共产党伟大纲领和设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19世纪的西方的马克思、恩格斯是不曾想到的。陕北人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对认定的事业有股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陕北人老实,陕北人可靠,陕北人不怕死,陕北人最讲忠勇,这一点是秦始皇当年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在咸阳时也不曾预料到。秦始皇凭什么力量修长城,难道仅仅靠强权与暴政就能驱赶动近百万民众集中塞上高原,用一块一块的砖头垒成上万里的铁壁长龙?其实,真正使长城崛起的不单单是秦始皇的暴力,而是千百万像陕北人那样的忠厚、勤劳、敢于献身的老百姓。今人和战争年代活下来的人都向往延安,说白了是怀念一种精神,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当地老百姓的那种崇高思想境界。人文的含义,全在历史的珍贵和地理的灵秀。而人和是人文哲学的精魂。

(4)

隔一河的山西吕梁山脉,连绵数百里,山奇峰秀,沟深坡陡。沟绕山弯曲伸展,山依沟直起排列。吕梁的山与陕北的山没有两样,都是泥石结构,高低不平,肥瘦不等。岢岚山头插天穹,沟坠峡谷。有红红的红坚石睡卧山腰,吐放红光,古化石一般,铸刻着历史的久远,折射出生命的顽强。一块红坚石,记录着一段山里人求生存的勤劳故事。庄稼人从原始时代起,首先懂得广泛利用石头的价值,他们用以红坚石为主的料石造窑洞,筑院墙,与自然界的野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红坚石的红色因何而形成,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共同认为,那不只是火山爆发导致岩浆吐烧红地层土石的原故,很大程度是人与兽、人与人、兽与兽为求各自的生存而拚杀的结果。生存的目的引发了人类与兽类的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生命的鲜血化为一股股山泉喷泻,黄土成了红土,白石染成红色。红石头是吕梁山里的一大宝,是一种含金属的矿产资源。山里人凭借石的用途,铺出了条条大道,使石路延伸到朔州、大同、忻州、太原、北京……上海……以至更远的地方。石料还高筑成一条北至河曲,南到风陵渡的千里黄河大堤,拒狂涛于河道中央,挡寒流于塞北口外。

石头对于山里人与黄土同样重要。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技术直至今天仍为山里人所采用。石磨、石碾、石臼、石桌、石凳、石狮、石雕等各种生活用具服务于千家万户。石窑是最常见的,也是普遍被庄稼人使用的居住场所。从土窑洞到石窑洞的住宅革命是一个漫长的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土崖壁挖洞为人的住穴,使古人进化了一次生命的里程碑,而从土窑洞到石窑洞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又向文明推进了一大步。石的利用毕竟比土的利用要难度大得多。石头作为矿产资源的主要原料,人类在把无形的大石顽石劈成有棱有角的可用石料时,其本身包含着一场艰难而深刻的科学技术革命。破石劈石的劳动不是可以用人的拳头就能办到的事情,它需要比石头更坚硬的物质才可以办得到。这种坚硬的破石物质只有金属一类的铁、钢、铜才能完成使命。显然,吕梁人在利用石头筑巢的同时,首先发明了冶炼铁矿的技术。

金属的发现和产生很可能在人类使用石器之前。火可以把含金属的矿石用简单的冶炼办法提炼成金属,但火不能直接把石头加工成艺术品。吕梁山脉、包括北方和大西部的整个世界,大规模的广泛运用石头作为生活资料和生产力的时代,实际上是一场开辟金属市场投入生产的火红时代。那一时期,人类曾预测过未来世界的美好前景,否则,在夏、商、周朝以后,中华的祖先不会用精深的科学著出直到今天人们始终不能破译的“周易”学。

石为金之源。金、木、水、火、土,金为首,实为石为先。石乃土之骨,金之本。石的特征是坚,有弹性,耐碰耐砸耐摔打,不易风化和腐朽。石的属性同化了山里的人。吕梁人,陕北人,骨刚直,志顽强,不怕困难,不随波逐流,不被污泥浊水和臭气污染,皆因有石的风骨,傲骨,刚骨,铁骨。人是肉的,血是红的,骨是坚的,都与石的造化分不开。石窑里生的人长大的人,带着石性,有着石的脾气,铸着石的魂魄。人骨之坚,即石之强硬之因。无石,人骨即软,难直立行走。石支撑着人体,石粘连着人肉。石窑洞的艺术伟大正在于养育了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人本身就是石雕艺术品的再创造。石器时代的概念正是人与石共命运产生智慧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吕梁人家,如今虽然有不少农民住上了水泥筑的新房和楼房,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对于石头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用石头加工后筑炕沿,人体靠着它,清热解毒,避邪气,不患传染病。

陕北有一县叫清涧,盛产石板,民间用信天游这样夸赞石板的作用:

清涧的石板似金砖,

清热祛火能避寒;

小伙铺着光石板,

壮骨长肉力量添;

姑娘睡着青石板,

脸皮白嫩肚皮软;

男女同枕青石蛋,

生的娃子中状元

……

这似乎对石头的威力有些夸张,石头如此神奇,胜过了宝玉和米面。据媒体介绍,陕北绥德县广产石狮,当地老百姓中的民间石雕艺人能把各种石头雕刻成各种石狮艺术品,推向国际市场,让外国人目瞪口呆,连连大喊是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又一重大发现。陕西关中平原上的蓝田县,就是出产石头艺术精品的地方。蓝田玉的珍贵,为石头艺术增添了光彩。至于西安的碑林,那更是石头艺术的顶峰。石碑上刻书法,乃为艺术与艺术的碰撞再生艺术。而吕梁山里的石头自然是用途广泛和价值连城了。抗战时期,老百姓大摆“石雷阵”,让小日本鬼子无处躲藏。一块石头,就是一枚石雷,从忻州到离石,从太原至兴县、岢岚、保德、河曲、偏关……各种形状的石雷布满大路小路,以及家家户户的院子窗口。石雷的威力神力魔力,使号称“皇军”的东洋兵闻风丧胆,炸得死的死来伤的伤,日本兵见石而生畏,遇石而逃命。“石雷阵”为搞战胜利在山西前线赢得了时间,打出了山里“土八路”的威风。有一日本兵抱着一个未爆炸的石雷研究,突发奇想,献计最高指挥官,为占据山西,渡过黄河,占领整个中国,“皇军”要建石堡,以石堡对付石雷。当地老者言,这就是当年日本鬼子在山西大修石头碉堡的原因所在。侵略者强迫老百姓把山里的大批青石、红坚石运到军事占领区,修筑了成千上万的堡垒,企图阻止八路军和民兵的进攻。石头的壮歌在吕梁山脉传播得更悲烈更雄浑。一场石战进行得持久不下。在山西与河北交界处的狼牙山上,五名英勇的八路军战士打完子弹后,以乱石作为武器,沉重地打击了上千名侵略者,为掩护群众转移献出了生命。

在山西,石头是宝贵的矿产资源,更是战争的一种杀伤武器,因而山西的石头更值钱,更具有永久的保存和利用价值。石头的艺术是山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同市南麓的云冈石窟,雕刻着北魏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天才和智慧。一个一个的石窟,将人工与自然的艺术结晶展现给后人,占据着中国石窟艺术的重要位置。

山西人的骄傲,全都记录在石头的丰碑上。

过新建的黄河大塔,踏上保德州,除映入眼帘的是一层一层的叠岩外,放眼沿河上下数百星,但见枣林覆盖河畔。夏季一片绿,吐着生机,荡着碧波,孕育着生命之情之灵之魂。秋天河岸满川红,红得淌血,红得使灵魂涂染上浓烈的色彩。高粱穗红,大枣红,草叶柳枝红。一个火红的丰收季节来到咆哮的黄河古渡。一张张红扑扑的脸对着一张张红扑扑的眉脸微笑。田野的红色与河水的黄红色交相辉映,衬托得男人女人的脸更红,更俏。更俊。

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庢棭鏈熺棁鐘?
鐧界櫆椋庤嵂鐗╂不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qingjianzx.com/qjxmj/16.html

------分隔线----------------------------